(Humira? Biosimliar)
9MW0113 為邁威生物與君實生物合作開發的重組人源抗 TNF-α 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已獲批三項適應癥: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作用機制為抗體與 TNF-α 結合,降低 TNF-α 激活的免疫應答,從而抑制炎癥反應的發生。
9MW1911 是一款自主研發的創新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其抗體分子基于 B 淋巴細胞篩選平臺獲得,具有親和力高,生物活性強的特點。非臨床研究顯示該品種動物體內作用機制清晰明確,與 ST2 特異性結合后,能夠阻斷細胞因子 IL-33 對 ST2 介導的信號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癥反應的發生,從而實現對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
(XGEVA? Biosimilar)
9MW0321 為公司自主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 RANKL 單克隆抗體注射液??赏ㄟ^與 RANKL 結合,抑制 OPG/RANKL/RANK 信號傳導通路的激活,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和減少骨破壞的目的。
8MW0511 為自主研發的注射用重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治療用生物制品 1 類。作用機制為通過人血白蛋白延長 rhG-CSF 在患者體內的半衰期,使rhG-CSF 緩慢釋放并持續發揮促進中性粒細胞發育及釋放的作用,從而降低與化療相關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發生率、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
6MW3211 為公司基于雙特異性抗體平臺自主研發的抗 CD47/PD-L1 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阻斷 PD-L1/PD-1 和 CD47/SIRPα 兩條免疫抑制信號通路,實現 T 細胞和巨噬細胞聯合抗腫瘤作用。該品種的共輕鏈設計使其具有類天然抗體的結構,可極大簡化生產工藝,并保證產品質量。
9MW1111 是一款自主研發的靶向 PD-1 的創新單克隆抗體,治療用生物制品 1 類,作用機制為抗體與 T 細胞表面的 PD-1 結合,阻斷 PD-1 與配體 PD-L1 和 PD-L2 的結合,從而消除 PD-1 信號傳導通路的免疫抑制,恢復 T 細胞發現并攻擊腫瘤細胞的免疫功能。
9MW2821 是靶向 Nectin-4 的創新型 ADC 新藥,通過 ADC 藥物開發平臺和自動化高通量雜交瘤抗體分子發現平臺開發,具有結構均一、純度較高、便于產業化的優點,在親和力、內吞性質、初步的體內及體外藥效活性、藥物代謝性質、初步安全性等方面均顯示其具有良好的成藥性。
注射用 8MW2311 是一種聚乙二醇偶聯人白介素-2 免疫激動劑,用于治療晚期惡性腫瘤。8MW2311 注射入體內后,可刺激下游轉錄因子 STAT5 磷酸化,有效激發殺傷性 T 淋巴細胞 CD8+T 細胞的增殖,從而發揮藥效。
6MW3511 是公司利用人源化抗 PD-L1 的納米抗體連接 TGF-β RII 突變體自主構建的雙功能基團藥物蛋白。該突變體設計有利于維持全分子的穩定性,降低天然 TGF-β RII 基團在生產過程和體內的降解。通過同時阻斷 PD-1/PD-L1 和 TGF-β/TGF-β-R 雙通路,以及簡潔結構帶來的優異的腫瘤局部穿透性,6MW3511 有望進一步解決腫瘤微環境免疫抑制的難題。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 6MW3511 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體內抗腫瘤藥效和較好的動物耐受性。臨床擬用于多種晚期實體瘤的治療。
詳細內容暫未披露。
(Eylea? Biosimilar)
9MW0813 為一款公司自主開發的重組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9MW0813 為 VEGFR-1 和 VEGFR-2 胞外區結合域與人免疫球蛋白 Fc 段重組形成的融合蛋白,可與 VEGF-A 和 PlGF 結合,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在與新生血管相關的眼部疾病治療中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9MW0211 是基于兔單克隆抗體及人源化改構技術獲得的重組抗 VEGF 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為治療用生物制品 1 類??膳c VEGF 家族中活性最強的 VEGF-A 特異性結合,阻斷其與內皮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減輕血管通透性和阻斷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發展,減輕新生血管引起的滲漏,從而達到治療新生血管性(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與新生血管相關的眼部疾病的目的。
9MW3311 是一款公司創新單克隆抗體,治療用生物制品 1 類,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中和作用。9MW3311 的作用機制為抗體與 S 蛋白的 S1RBD 區高親和力結合,阻斷 S1RBD 與ACE2 結合,從而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實現對病毒的中和作用和對宿主細胞的保護作用。
9MW1411 是通過自動化高通量雜交瘤抗體分子發現平臺技術開發的創新型抗體。治療用生物制品 1 類。
作用機制為與 α-toxin 蛋白單體結合,阻斷 α-toxin 單體與細胞膜表面受體 ADAM10 的結合,抑制 α-toxin 對人體細胞的毒性,保護上皮組織的屏障不受損害,減輕炎癥反應,進而降低金葡菌感染對患者的危害。
邁威生物的自動化高通量雜交瘤抗體新分子發現平臺裝備了國際先進設備,擁有自主整合的工作站體系,結合多樣化的動物免疫技術、高效穩定的雜交瘤電融合技術、無血清雜交瘤懸浮培養技術以及真實世界的流式篩選技術等眾多底層技術。同時,平臺在計算機輔助設計、多種展示技術等組成的抗體工程改造優化體系中,增加了抗體表達特征、分子結合表位、疏水性等理化穩定性指標,確保所獲得的創新分子符合產業化需求。 此外,平臺還擁有獨特的親和力成熟改造技術,在保持抗體分子活性的基礎下,大幅度提高抗體分子結合的親和力,有力的提高創新分子成藥性的概率。
1)靶點開發范圍更廣泛且從源頭提高免疫成功率。
2)高效穩定、可重復的雜交瘤電融合技術,增加雜交瘤篩選豐度,有利于獲得候選抗體分子。
3)整合機械手和高通量抗體分選設備為一體的工作流程,顯著提升抗體篩選效率。
4)無血清雜交瘤懸浮培養技術顯著加速克隆篩選,顯著降低假陽性的發生率。
5)細胞立體表位水平的抗體多性質評估系統,增加篩選結果的可靠性和數據的充分性。
邁威生物的高效B淋巴細胞篩選平臺基于從免疫動物的脾臟及人類外周血中直接分離獲得抗原特異性B淋巴細胞,利用高效淘選和克隆擴增專有技術,分別實現抗原特異性B淋巴細胞的富積和原代B淋巴細胞的克隆擴增培養。其中,高效淘選技術的使用實現了在一億個B淋巴細胞中篩選出十萬個能夠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B淋巴細胞,分泌的抗體對抗原結合的陽性率超過90%,顯著提高親和力抗體分子發現率,且在淘選過程中可減少陽性B淋巴細胞丟失,提高了候選抗體的豐度。 相比傳統的雜交瘤技術,利用高效B淋巴細胞篩選技術可獲得常規細胞融合手段難以獲得的高親和力抗體基因,進而獲得更優質的候選抗體分子,豐富了抗體新分子發現的技術手段。
1)抗原特異性B淋巴細胞篩選陽性率顯著提高。
2)可通過篩選獲得天然穩定的抗體序列。
3)抗體分子篩選過程具有高保真性,操作樣本可長期凍存,顯著提升了篩選的可靠性及可重復性。
4)抗體分子篩選針對性強,研究成本低。
5)技術通用性強,可實現跨物種適配。
邁威生物的ADC藥物開發平臺依據兩項第三代抗體偶聯藥物技術而構建,即橋連定點偶聯技術和分散型定點偶聯技術。兩種不同的偶聯技術均已就連接子提交了專利申請。相比隨機偶聯技術,我們的偶聯技術偶聯過程可靠,偶聯產物更加均一,反應后經純化獲得的抗體偶聯物終產品優于其他橋連定點技術開發的ADC藥物,且與其他類型的抗體偶聯藥物相比具有更優的藥代動力學和藥理毒理特征。
1)兩種不同的偶聯技術均可針對不同類型的高活性小分子藥物進行ADC藥物開發。
2)兩種不同的偶聯技術均適用于普通抗體IgG1,可直接使用天然抗體序列。
3)偶聯藥物均具有優秀的均一性,易于進行工藝簡化與質量控制,顯著擴大治療窗口。
邁威生物的雙特異/雙功能抗體開發平臺現已擁有共輕鏈形式、異二聚體結構和首尾結構的Fc融合蛋白樣雙抗三種成熟的設計方案,可根據不同的雙抗/蛋白特點進行優化設計,并解決了工程細胞株篩選、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的關鍵共性問題,為雙抗技術領域的全面拓展奠定了基礎。
1)根據抗體分子特性和功能需求對抗體結構采取差異化設計,降低了開發階段乃至商業化生產階段的工藝開發和質量控制難度。
2)以設計為源頭解決工藝開發難點,提升抗體分子穩定性,提高培養過程表達量。
3)顯著降低雙抗生產成本,使產品商業化后更具臨床可及性。
邁威生物的PEG修飾技術平臺采用最新的體內可逆釋放修飾技術,將PEG通過可降解的連接子與重組蛋白藥物進行偶聯,得到具有全新結構和理化特性的蛋白藥物。該項修飾技術基于隨機多位點修飾的第一代技術和定點修飾的第二代技術基礎上開發,形成了獨特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專有技術,并經過產品開發得以驗證。
1) 無活性前藥設計,降低毒性。
2) 條件依賴性釋放,增加療效。
3) 延長給藥間隔,增加依從性。
4) 嚴格質控,滿足最嚴格商業化需求。